找到相关内容58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台湾佛教僧团的现代转型~台南地区开元寺与妙心寺之比较研究

    1990,《现代化福利社会的实现》,台中:台湾省政府新闻处。  白云禅师,1994,《解惑篇.第一辑》,台南:千佛山。  石元康,1998,《从中国文化到现代性:典范转移》,台北:东大。  印顺,1994...

    杨宫妹(释如微)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15563193.html
  • 天顺本《菩提达摩四行论》

    闻缘觉菩萨等解惑疑惑。” 第十四 真俗二谛差别门 问曰:“云何名二谛?”答曰:“比如阳炎,惑者见阳炎作水解者,实非水也。此法无是阳炎,是水谈。二谛之义,亦复如是。凡夫见,第一义谛为世谛,圣人见,世谛为...计动静。不解时,说诸法不可解。解时无法可解。不解时解惑,解时无惑可惑,无解可惑。无解惑者,故名大解。” 因禅师曰:“诸家说者,六识是妄想,名为作废事。”三藏法师说:“妄想起时无起处,即是佛法。从四心...

    [日]椎名宏雄 程正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41963252.html
  • 怎样看待财富

    母有悲恩,他们不仅给予我们生 命,并将我们养育成人,为三界中最胜之福因。而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,师长的教诲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,“师者,所以传道、授业、解惑也。”我们人生观和世 界观的形成,生存的技能的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95163413.html
  • 北魏太武帝灭佛回顾与思考

    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。所以当诏令正式公布之日,凡是事先得知灭佛消息的僧尼,几乎已悄然逃离他国重新开创安身立命,继续传道解惑的新天地去了,而那些未能及时逃离或者根本不愿逃离,自愿杀身成仁,以死明志的仁人...

    释常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3563995.html
  • 成实宗史略

    ,视成实为大乘论,与般若、三论同一敦义,序云:  成实论者,总三乘之秘数,穷色心之微阐,标因位果,  解惑相驰,凡圣心枢,罔下毕见乎其中矣……顷泥洹、  法华,虽或时讲,维摩、胜鬓,颇参余席,至于大...

    刘果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11664036.html
  • 从对传统办学思想的反思谈戒幢佛学研究所的未来

    创始人,这与他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从事传道、授业、解惑的教育工作有关。他的教育活动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:   第一阶段:自二十七岁(公元前525年)开办私人学校起,到去齐国求仕之前,约七八年时间。这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65264347.html
  • 中国近代佛教史上的五次大争辩(上)

    针对王恩洋的(起信论料简),作(起信论解惑》一文,主张此论为印度马鸣所作。他除了针对王恩洋的观点进行二批评外,对于有关《起信论)非马鸣造、非真谛译,而是中国人的撰述等等的考证,不层一头。认为考证只就...

    傅教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2265278.html
  • 法华经安乐行义记卷下

    。有受则有苦,无受则无苦故。以迷理故,涅槃是生死,名无作苦谛。今推无作苦谛,诸受毕竟空寂,无生灭故。诸行果性即是中道,是名示佛知见也。约行一者,即是无边行,谓道种慧知十法界诸道种别解惑之相,于十行位,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4265300.html
  • 舍利弗问经略注

    结者烦恼之异名,烦恼暗惑,系缚众生,结集生死,故谓之结。解脱者解惑业之系缚,脱三界之苦果。由烦恼障缚诸有情,恒处生死,证涅槃已,能离彼缚,故云结尽解脱。意谓毕是大阿罗汉也。  二、鬼神众。  八部鬼神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5265312.html
  • 羯磨济度禅戒相彰

    羯磨济度禅戒相彰  晓云  引言  学佛行持,解惑开慧,功果圆满,道愿精勤,必赖修持净戒,禅定功深,戒规具足,律仪无缺,即为进德入道之阶梯。且依净戒法,而终生不自毁破僧格,得上人智,成就佛果。月灯三味法:“虽有色族及多闻,若无戒智犹禽兽,虽处卑下少闻见,能持净戒名胜士”。佛教于世,唯戒禅二轨,至尊至尚无有可比拟者。此戒光发目净智明心,行为表于灭仪律范。律仪是渴磨成就之功,使行人三业清净专注而成就...

    晓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72665392.html